案列類別一
— 軍工產品應用案例2 —
退殼挺與機匣裝配公差分析:
問題描述:
1 要保證退殼挺與機匣平齊及凹入0.1,實際生產過程中,出現有突出情況, 需要確定退殼挺相關的尺寸公差是否有問題或者有優化的空間。
2.1退殼挺與機匣裝配后內側是否產生干涉。
2.2能否滿足技術要求的0~0.1的間隙。
問題1分析:
要保證退殼挺與機匣平齊及凹入0.1,即:要確定退殼挺與機匣的高度差是否在0~0.1之間。
解答如下:
1、根據裝配圖中相關裝配尺寸,做出尺寸鏈圖:
2、計算結果(極值法):
求得X值(高度差)范圍為-0.08 ~0.15之間
對實際結果進行仿真計算,即可得到以下結果:
結論:
1.求得X值(高度差)范圍為-0.08 ~0.15之間 ,存在干涉的可能。
2.通過仿真分析,現有公差在實際生產階段的合格率為93.9 %,但是上偏差合格,下偏差超差概率較大,此時在不改變現有零件加工難度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貢獻率判斷,修改貢獻率大的零件的尺寸的公差帶,達到提高產品的合格率的目的。
3.改進設計后產品在實際階段的合格率達到98.05%。
改進設計結果:
問題2-1分析:確定裝配后是否產生干涉,結構簡圖如下所示:
解答如下:根據圖中裝配關系,機匣與拋殼挺裝配在極限情況下,假設鉚銷與拋殼挺孔左側接觸,與機匣孔右側接觸,此時計算拋殼挺左側與機匣內壁的間隙X,在此極限情況下,如果X>0則無干涉,反之干涉。
做出尺寸鏈圖,如下:
已知條件
計算結果
結論:通過極值法分析X最小值為-0.04,存在干涉的可能,應用軟件仿真功能分析現有公差干涉概率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仿真分析結果如下所示:
問題2-2分析:能否滿足0~0.1的技術要求。
因孔銷配合為間隙配合時,在實際裝配中存在漂移現象,所以在此引入漂移量概念進行分析。其尺寸鏈分析圖如下:
已知條件及計算結果(極值法):
結論:
1.采用極值法分析X值計算結果在-0.187~0.341之間,存在干涉的可能,實際裝配時,為保證產品技術要求在0~0.1之間,通過軟件仿真功能分析時,因孔銷配合存在漂移情況,首次裝配當有干涉產生時,允許通過漂移量進行補償,補償值應為漂移量的最大值0.117。所以仿真分析時目標值應為-0.117~0.1之間。通過仿真分析現有公差在實際生產階段的合格率為75.9%,產生干涉及概率較小,可以忽略不計,但上偏差超差概率較大,首次裝配時產品合格率較低,需二次裝配進行調整。
仿真分析結果如下:
在實際裝配中因孔銷配合存在漂移的現象,當存在干涉或間隙超差時可以通過漂移量進行補償以便在二次裝配中進行調整以提高合格率,補償量為漂移量的值。
2.要保證0~0.1的間隙,本案例中補償量為0.117,所以設定目標值為-0.117~0.217,計算結果符合技術要求。仿真分析結果如下: